凤凰网:党建引领,双轮驱动,共生共长 yl23455永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发展新生态
https://qd.ifeng.com/c/8eJSQW4EAax
一、建设背景
(一)教育政策背景
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提出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并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政策层面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专业发展背景
旅游管理专业是永利官网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省特色专业。该专业创新团队成员共20人,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达100%。团队负责人齐洪利教授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但同时,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发展不均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效果有待提升,专职教师职业经验缺乏与企业导师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也有所显现。这为团队的高质量建设提出更高发展要求。
(三)社会需求背景
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过程中,把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山东省和青岛市的地方发展部署紧密结合,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系统规划、科学设计,在国家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更大范围展现“青职担当”。
二、打造“党建引领,双轮驱动,共生共长”模式,扎实推进建设工作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依靠创新团队本身的自适应性,着力激发动力体系,打造价值共创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生态,凝练出“党建引领、双轮驱动、共生共长”的团队发展模式。以党建促专建,把各项工作构筑在党的利益下,思想同心,激发团队成员的“元动力”;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产教融合”,以改革为驱动力,引导成员“双线融合”成长;传承团队文化,形成价值认同、目标共创、行动自觉,营造共生共长的生态环境,激发能动力。
图1:“党建引领,双轮驱动,共生共长”模式思维导图
(一)党建引领固根本,“思想同心”的核心理念聚力育人才
在党建引领“元动力”源源不断注入下,团队致力于从国家、社会、学校、团队、个人五个层面纵向实现思想同心全覆盖,全面加强团队思想建设。
1.理论铸魂。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三抓三促”的长效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机制,推动做好团队建设工作。
2.价值引领。通过政校企社融合共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推行“五个一”工作法,引导团队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3.道德示范。学校党委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创建作为加强和提升全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契机和抓手,主动改革教师发展机制,突出创新团队道德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先后聘任许振超、皮进军、郭锐等100余名有影响的大国工匠、专家学者为产业教授、德育导师,锻造队伍“领头雁”,让榜样引领与整体提升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团队教师的师德素养。
4.文化建设。团队建设以服务教与学的质量提升为工作目标,以创新价值共享和互相成就为动力,形成共同价值主张,奉行“卓越源于学习,协同成就劲旅”文化,实施“稳定规模、品牌发展”的发展战略,形成能够进行成长迭代的创新生态系统。
5.精神培育。团队成员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把教育家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师发展全过程,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各环节。
(二)激活双轮驱动力,促动“四同维度”建设全体系
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激活“三教改革”“产教融合”双轮驱动力,通过“四同维度”全面开展专兼职教师融合发展,推进专职教师“职业化”、企业导师“专业化”双线融合发展,塑造业务精湛、育人能力高超、专兼结合的创新团队。
1.机制同行。学校将创新团队建设列入学校“十四五”规划攻坚克难任务;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教师创新团队领导小组,形成以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为主,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院系两级教师发展中心,统筹规划布局国家、省、校三家创新团队。制定并实施《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创新团队评价考核办法》《创新团队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明确团队各类型成员发展目标,统筹团队发展机制建设。
2.平台同建。依据团队整体及个体成长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及行动导向的知行合一、理实一体教学改革,激发团队奋发成长的内生动力。搭建技艺技能传承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国际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教师企业工作站、大师工作室6类平台,开拓研修、挂职、培训、访学、研究、科普6大渠道,教师通过校外研修、企业挂职顶岗、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兼职任职等方式,提高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培训、交流、合作开发、课题研究等提高课程开发实施能力、模块化教学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集体备课、磨课、虚拟教研等有效促进企业导师专业化。
3.知行同悟。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结合成员特点,设置专门研发小组,科学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旅游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高等职业学校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针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及时跟踪产业发展态势,明确“双元育人、模块动态、项目引领、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团队教学研发及教学管理能力。团队成员协同创新构建专业教学标准,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聚焦课程资源的共同优化,加强课程资源的共同建设。建设基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教学项目,开展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开发教学资源与文旅融合的新形态教材,以此提升团队教学研发及课程管理能力。
4.专兼同研。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深植产教融合,专职融通理念,校企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葡萄酒产业学院、研学猫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合作平台。与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青岛西海岸新区旅游投资集团等企业深入合作,开展技术服务、业务流程再造、管理体系及企业文化打造等多角度帮扶,打造沉浸式帮扶发展范式,在专兼同研中提升团队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全面发展。
三、循环共生共长能动力,创新生态扩大更广泛的模式影响力
传承“卓越源于学习,协同成就劲旅”团队文化,创新打造生态系统,打造团队内部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协同共创、互惠共赢的“共生共长”迭代能动力,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团队成员相互成就、专兼职教师彼此滋养、教师与学生互促双优、国内外同行院校协同发展、团队与时代同向共鸣,不断扩大团队建设模式影响力。
(一)完善并传承团队文化,实现团队成员相互成就
团队建设凝聚力全面提升,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项;承担省级以上教研课题4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5项;在省级以上教学大赛中获奖5项,其中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获奖1项。
(二)校企深度合作,共享共赢,实现专兼职教师彼此滋养
打造“专业+思政+学工+企业”复合型思政育人共同体,搭建“一核四驱”联合育人实施平台,实现“党建交流、技术互促、人才共育”,共建教师企业研修基地75个,团队在企业共建教师工作室7个、科普指导中心3个、乡村旅游帮扶基地5个、茶种实验基地3个。在校共建企业大师工作室6个,共建省级技能传承平台1个,专兼职教师合作开发教材12部,80%的企业导师获得了职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同步提升,实现专兼职教师双向融入、同步提升。
(三)以生为本,激发学习内驱动力,促进全面发展,实现教师与学生互促双优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明显提升,学生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奖项由8项增至36项,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由6项增至11项。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实现了平均就业率稳步提高,就业满意度达96.4%。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学金人数增加200%,省级优秀学生增加37.5%,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增加33.3%。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兼容并蓄,实现国内外同行院校协同发展
带动本校8支团队成长为省级创新团队,助力省内外50余所学校各级各类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小组团”帮扶模式助力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团队与专业建设。承接青岛市职教创新团队建设入校指导项目,有效带动地方18支职教创新团队建设工作。通过面向新西兰和东盟各国同行院校交流合作,将团队模式融入职教出海的“青职方案”。
(五)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实现团队与时代同向共鸣
团队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协同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系统打造“三融四专五悟”实践育人课程体系,搭设教室+书院+社区多维成长空间,助力旅游强国建设。团队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北茶36”助农共富“科技小院”赋能产业》典型案例获得全国乡村振兴服务优秀案例,获得山东省五一巾帼标兵岗、山东省精品旅游先进单位等荣誉。团队教师与学生连续4年承担了国家东西部协作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成功入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荣获各级奖励共计23项。
今后,yl23455永利将不断夯实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成效,加强团队建设模式的推广,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不断探索和创新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建设工作发展贡献更多“青职”力量。